Hi, 寰球人才网欢迎您! 免费注册

当前位置:首页>成果展示> 创业大赛

寰球人才杯---人才项目也当“绩效论英雄”

日期:2018-12-24 来源:寰球人才


       自20064,无锡正式出台“530”计划以来,以“千人计划”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引才计划“遍地开花”。各地政府、企事业单位纷纷瞄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,不断加大支持力度、加快引进速度,对于支持和引领经济转型起到了较好作用。然而,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,一些地区对人才“有求必应”过于溺爱,一些人才项目“半途而废”“只开花、不结果”,一些干脆在奖励资金到手后销声匿迹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,也使人才项目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大打折扣,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:

       1、重考核、轻实效,存在“为申报而申报”问题。当前,人才项目入选情况已成为考核地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。以某地区对各县市区招才引智工作考核情况来看,人才项目考核占比非常大。在完成目标任务数基础上,每增加一名国千专家加30分、省千加20分,完不成任务倒扣分。借力考核来撬动引才的积极性本无可厚非,但也容易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去“拉郎配”“乱点鸳鸯谱”。虽然积极促成了人才与企业合作,却忽视人才项目引进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。匹配度不高的人才项目,即便成功入选,发展后劲往往不足,难以长期合作。更有甚者为完成项目入选指标,明知申报人选存在设立虚假公司嵌入人才要素的现象,听之任之,只求入选不论实效,不仅浪费了人才扶持资金,“狙杀”了那些确实应该且需要扶持的项目,更影响了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。

       2、重评审、轻管理,存在“一审定终身”的问题。人才项目在评审环节上都有着较为细致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,但往往对后期跟踪管理环节不够重视。对于项目的阶段性考核、项目验收等规定本就相对单薄,一旦入选,后期的追踪管理如果不能及时跟上,项目评审时的浩大声势将与验收时的惨淡收场形成鲜明对比。人才引进并不是目的,人才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才是题中之义。省里提出要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“店小二”式服务。服务本身就是对项目的跟踪管理,为的也是提升人才项目的成功率。同时,我们也发现各地对人才项目的验收标准、流程几乎“千篇一律”,过于形式化,不够灵活,如对验收兑现政策的时限进行框定,必须要注册满一年后;以产值、税收等经济数据作为衡量的唯一依据,而忽略论文、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;没有综合考量整体投入、项目是否实现产业化、市场评价等关键因素。或是“另辟蹊径”,为争夺人才项目,罔顾财政风险,降低兑现政策门槛,有的地方甚至只要入选人才计划即拨付奖励资金。

        3、重入口关,轻出口关,存在“只进不出”问题。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 优胜劣汰、奖优罚劣才能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。然而,从目前情况来看,创新人才只要不是与企业关系恶化,长期不到岗、中断合作关系的;创业人才只要创办企业保持运转正常,不倒闭的,基本能获取资助。这就导致部分人才投机取巧,在获取资助后到岗率并不高、产生效益不明显。这样的问题,在一些“千人计划”专家身上尤为明显,部分专家虽名为全职回国工作,实际仍未放弃国外职务,大部分时间还是身处国外,所签合作协议也就成了一纸空文,每年到岗情况审查也逐渐流于形式。如果一味地给予人才项目过分的宽容,没有严格的退出机制为项目敲钟提醒,挤出人才项目包装的“水分”,项目很难有序、健康地运营,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。

        4、重奖励,轻诚信,存在“一女多嫁”问题。优质人才项目是市场的“香饽饽”,奖励标准自然是“水涨船高”。目前的行情,300万元、500万元的奖励标准难入专家“法眼”,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甚至已经抛出最高亿元奖励的“超级大蛋糕”,厂房免租、税收减免、贷款贴息、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也是层出不穷。人才需求“有求必应”,人才政策“一事一议”。鉴于此,不少手握高端技术项目的人才对落户地选择是看完东家走西家,反复比较政策,就看哪个地方出的价码高,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。更有一些已经落户的项目重新包装后又去申报异地人才计划,以期获得更高的资助。同个项目重复申报、多地申报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

       人才项目发展情况如何,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,财政奖励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合理等等,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,也成为新常态下组织部门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必须重视的现实课题。我们认为,对于引进人才项目,一方面要注重服务优化、要素保障,助推项目孵化转化;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项目的评估,将评估贯穿引进、评审、落地发展全过程,打破人才项目资助“一审定终身”的认定模式和“能上不能下、能进不能出”局面,倒逼人才有效发挥作用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建议:

        1、政策制定阶段。邀请省社科院、有关高校、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,对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的政策、已引进人才、创办企业等进行客观、独立的第三方评估,其评估结果作为人才管理服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,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,特别是入选标准、政策兑现标准等要进一步分解细化。

        2、项目评审阶段。重点对人才与企业的匹配度、项目与产业的紧密度、产业化前景以及项目前期投入和预期成果等关键因素进行绩效评估,将具体指标细化、量化。在项目入选前就对其预期的绩效进行科学估测,优胜劣汰,避免出现项目、产业“两张皮”的怪状。对学历、专利、论文、合同造假,政策享受期内多地申报等弄虚作假行为,实行 “一票否决制”,挤出包装“水分”。

        3、项目落实阶段。项目好不好,最终还是效益说了算。项目落地运营过程中,要进行动态绩效评估,不拘泥于中期、年终考核之类形式化的监管方式,可根据每个项目自身发展情况,科学设置评估节点。更加注重市场对项目的评价,综合运用人社、环保、工商、税务等多方力量,通过定期上门服务、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绩效评估,对评估结果不理想的项目要及时提醒,更要帮助其发现和解决困难。同时,可尝试资助资金动态化、后置化管理模式,将项目运营实绩与项目资助升级或者降级紧密结合,让资助等级“能上也能下”;对一些迟迟不落地,企业长期“空壳”运转的人才项目,可延迟兑现奖励或取消奖励,甚至要追回已兑现的资助资金;推行奖励分批补助的资助方式,当项目绩效达到预期成效时,方可享受后续的资助和相关扶持政策。

        4、项目退出阶段。在严把项目入口关的同时,要畅通项目“出”的通道。一方面要构建常态化的,严格且确定的项目退出机制,明确项目退出的标准、方式、评价依据,时刻提醒人才不懈怠。另一方面,要根据动态绩效评估的结果,对部分发展慢、绩效少、态度差的人才项目及时管理清退,对名不副实、虚假引进人才骗取扶持资金的严格追回,并追究相关单位责任,将发展资源留给更需要扶持的项目,让人才项目“能进也能出”,避免出现“僵尸项目”的尴尬局面。当然,我们也要宽容创业创新失败,对一些踏实创业、务实肯干的专家,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。

浙江兰溪市委组织部 余运威



全国咨询热线 021 6531 0803

关注公众号

联系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335号 联系电话:021-55666889 ICP证:沪ICP备18038596号-1

Copyright @ 2013-2014 上海晋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:上海摩彼

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

忘记密码

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